蓝色,海洋的底色;海洋,自然的馈赠。
近年来,南安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直播的是一部执法为民纪录片,奏响的是一曲产业兴旺协奏曲,呈现的是一幅人欢渔跃和谐图,为南安海渔人“全心为民、尽心干事”着上一层浓郁的底色。
2019年4月1日,南安市海洋与渔业局部分渔业行政执法职能划入南安市农业农村局,在与原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动物卫生监督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农业机械管理站、植保植检站人员编制组成南安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标志着南安市渔业行政执法工作跨入了新阶段、开启了新篇章,对南安海洋与渔业事业具有建设性、里程碑意义。
执法为民 亮剑于海
为让渔业违法行为的无所遁形,南安市农业农村局与泉州海警局签订执法协作配合办法,多次联合泉州支队、乡镇政府、海事、边防等部门,“五指”握拳,开展“扫海清网”、“净海清湾”等联合行动,重点打击利用船舶从事偷渡、走私、盗采海砂以及海上非法交易等涉海违法犯罪活动和伏季休渔期间违反伏休规定非法捕捞、非法转载渔获物、非法搭载等违法行动。督促船东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不得与境外船只或人员接触,严防海上偷私渡。引导广大渔船民积极配合并严格落实海洋渔船疫情防控措施,从严从紧落实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全力织密海上疫情防控网。自大队成立至今共劝返、批评教育非法捕捞人员126余人次,出动执法人员502人次、销毁电鱼工具55套、发放宣传材料1215份。
同时,联合南安市林业局、南安市公安局、南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开展南安市“2022清风行动”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合行动。建立联席执法机制,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通力合作共同打击野生水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对水产品鲜活批发市场、宾馆、饭店等水生野生经营利用单位进行定期及不定期联合排查,进一步规范水生野生动物的经营利用行为。引导公众宣传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对滥食野生动物的恶习保持高强度打击,撑起水生野生动物“安全伞”。
“三无”船舶专项整治工作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南安市农业农村局作为牵头单位,局领导班子亲临战场,带头冲锋,重点对西溪流域、水头、石井海域沿线组织沿岸流域巡查、渔港检查。根据省、市主管部门精神,有机地结合“中国渔政亮剑2019”“福建海洋‘蓝剑2020’”“福建海洋‘蓝剑2021’”等专项行动,对范围内村庄、岸线、渔船停泊点和码头等三无船舶可能存放的重点区域开展起底式、拉网式排查,坚决杜绝“漏网之鱼”。持续保持高压执法,对违法行为零容忍态势发现一起取缔一起,至今共清理整顿“有证无船”“船证不符”等渔业船舶,清理注销渔业船舶147艘,及时、规范、有序管理渔船档案,更新数据库数据。开展清理涉渔“三无”船舶专项整治行动81次,共出动执法人员884人次,共取缔“三无”船舶89艘。通过各级联动、重拳打击,有效打击了“三无”船舶通行和非法捕捞行为,在全市形成了有力震慑,净化了河道水环境,切实维护了水上交通安全。
普法渔民安全意识 筑牢渔业安全防线
南安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针对渔业是高风险行业的特点大力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宣传,多次协同石井、水头镇人民政府进村入户,通过开展座谈会,分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宣传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做法、渔业突发事件处置情况和海难救助事迹,并加强对渔民安全生产知识和涉外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在主要渔港和渔船停泊点悬挂刷写宣传标语,增强宣传效果。举办渔船船东、船长安全培训班18期,培训渔民1792人次,发放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材料2440多份,大大提高渔民的风险防范意识,防止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近年来,许多渔船无法配齐具有渔业船员理论和必要专业技能的船员,在渔船工作经验较为缺乏,对渔业生产风险没有足够的了解,成为严重影响渔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现象,南安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制定《南安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渔业船员证书换发工作的通知》,对全市所有到期的职务船员证书进行换发。截止目前,已完成换发职务船员证书127本,内陆新办32本,沿海新办68本。先后举办2次针对内陆渔业船员进行培训。船员严格遵守培训计划,经考试合格取得船员培训结业证书,培训对提高渔民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渔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大提高该市渔民持证上岗率,在根本上推动渔业船员综合业务素质和整体持证水平的全面提高。
在实践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南安渔政铁军,虽然艰难,但执着坚守;虽遇挫折,但依然奋力前行。为了保护鱼类资源,造福子孙后代,他们默默地奉献于自己忠情的事业,相信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南安农业农村局综合执法队伍定会把“蓝海之梦”一步一步变为现实。